• 您好,欢迎访问“手机bt365”!
当前位置: 手机bt365 > 医学 > 医学论文 >

补肾调经活血中药口服结合灌肠对子宫内膜异位

2015-01-10 10:30 [医学论文] 来源于:未知
导读:子宫内膜异位症(endometriosis,EMs)是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时所引起的良性病变,以继发性、进行性痛经为主要表现[1],伴月经紊乱、性交不适、不孕不育等。EM

子宫内膜异位症(endometriosis,EMs)是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时所引起的良性病变,以继发性、进行性痛经为主要表现[1],伴月经紊乱、性交不适、不孕不育等。EMs主要见于育龄妇女,随着人工流产、放环节育等手术增多,其发病率日渐增高,病程缠绵、易复发[2],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。如何有效消除病灶、缓解痛经、促进生育成为治疗EMs的关键问题,西医临床常给予口服孕三烯酮胶囊治疗,本院尝试采用中药口服结合灌肠治疗,通过对比研究两种方案的临床效果,为中医治疗EMs提供新思路。
  1 资料与方法
  1.1 一般资料
  选择2012年3月~2013年6月本院诊治的EMs患者90例纳入研究,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订的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规范》相关标准[3]。按照就诊时间将EMs患者依次编号0~90,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:观察组45例,年龄20~47(35.1±8.9)岁,未婚11例、已婚34例,病程0.5~8(4.3±2.8)年,痛经积分8~15(11.03±4.52)分;对照组45例,年龄19~48(34.8±9.1)岁,未婚13例、已婚32例,病程0.8~10(4.5±2.7)年,痛经积分7~15(10.98±4.51)分。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,具有可比性。
1.2 治疗方法
  观察组采用中药口服结合灌肠疗法。①月经前期:杜仲15 g,党参、白芍各12 g,巴戟天、续断、菟丝子、茯苓、泽泻、牡丹皮、紫丹参、广木香、炒白术、制苍术、鬼箭羽、木馒头各10 g,水煎口服200 ml /d;桂枝、乳香、皂角刺、没药、虎杖各15 g,赤芍、白花蛇舌草各10 g,水煎后每晚灌肠100 ml,持续灌肠>2 h。②月经期:钩藤15 g,茯苓、延胡索、续断各12 g,紫贝齿、丹参、五灵脂、赤芍、莪术各10 g,广木香9 g,肉桂5 g,全蝎4 g,水煎口服200 ml /d;月经期不给予灌肠。③月经后期:熟地黄12 g,茯苓、赤芍、白芍、菟丝子、牡丹皮、山药、炒当归、炒谷芽、怀牛膝、山茱萸、鬼箭羽、木馒头各10 g,水煎药口服200 ml/d;桂枝、乳香、皂角刺、没药、虎杖各15 g,赤芍、白花蛇舌草各10 g,水煎后每晚灌肠100 ml,持续灌肠>2 h,连续治疗6个月。对照组单纯口服孕三烯酮胶囊治疗:每周一、四服用孕三烯酮胶囊1粒(2.5 mg),每周相同时间服用,2次/周,连续治疗6个月。
  1.3 观察指标
  比较两组的疗效、痛经积分的变化情况。同时,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、治疗6个月后的白介素-2(IL-2)、IL-10及瘦素水平;比较两组患者盆腔及血液炎症反应的改善情况,间接评估痛经治疗效果。
  1.4 痛经积分的评分标准[4]
  小腹疼痛计5分;休克计2分;腹痛难忍、坐卧不宁、冷汗淋漓、四肢厥冷、需卧床休息、影响工作学习、用一般止痛措施不缓解均计1分;腹痛明显、面色苍白、用一般止痛措施疼痛暂缓、伴腰骶疼痛、伴恶心呕吐、伴肛门坠胀、疼痛在1 d内、疼痛每增加1 d均计0.5分,以上条目得分之和为痛经总积分,5~7分为轻度;8~12分为中度;13~15分为重度。
  1.5 疗效判定标准[5]
  痊愈:腹痛及其他症状完全消失,痛经积分降为0分;显效:腹痛及其他症状明显减轻;痛经积分降低1/2以上;有效:腹痛及其他症状有所缓解,痛经积分降低1/2~3/4;无效: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善,痛经积分无降低。
  1.6 统计学处理
  数据应用SPSS 19.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,计量资料用均数±标准差(x±s)表示,采用t检验,计数资料用百分率(%)表示,采用χ2检验,以P<0.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  2 结果
  2.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
 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.11%,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.56%(χ2=3.920,P<0.05)(表1)。
  2.2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与瘦素水平的比较
  治疗前,两组的血清炎症因子(IL-2、IL-10)、瘦素水平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,治疗后,两组的IL-2水平明显升高,IL-10、瘦素水平明显下降,观察组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(P<0.05)(表2)。
  2.3 两组痛经积分的比较
  治疗前,两组的痛经积分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;治疗1、2、3个月后,两组的痛经积分均明显降低,观察组各时段的痛经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(P<0.05)(表3)。
  3 讨论
  EMs属传统中医“癥瘕”“痛经”等范畴[6],基本病机为肾阳不足、胞宫虚寒、气滞血瘀,治当以补肾益气、活血调经、散结止痛为大法。本研究应用口服补肾调经活血方结合灌肠治疗EMs,总有效率达91.11%,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孕三烯酮胶囊治疗。补肾调经活血方内含菟丝子补肾益精[7],杜仲补肝肾、壮腰膝,党参健脾益气,白芍补血柔肝,牡丹皮活血散瘀,巴戟天补肾助阳,茯苓益脾和胃、败毒抗癌,泽泻泻热通淋,广木香行气止痛,炒白术健脾益气,制苍术祛风寒,紫丹参活血调经、祛瘀止痛,鬼箭羽破血通经,木馒头祛风除湿、活血通络,续断补肾强筋、止酸痛,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壮阳、养血调经、化瘀止痛之功效[8]。由于EMs的主要病变在于盆腔[9],中药灌肠给药可通过肠壁吸收,直接经黏膜渗透到达盆腔病灶,既可减轻胃肠刺激又可不经肝脏代谢而提高药液浓度,比口服给药的药效更强。灌肠药方中桂枝、乳香、皂角刺、没药、虎杖等以活血化瘀为主功效,可协同口服方加强止痛作用。中药灌肠渗透至盆腔后,促进盆腔内气血运行,改善局部微循环,促使盆腔内粘连组织软化[10],加快异位灶消除。中药灌肠后还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IL-2,增强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,促进吸收盆腔内炎症因子及坏死物质,阻断异位内膜种植、增生[11]。同时,中药灌肠后可通过降低IL-10、瘦素水平,减弱其对炎症反应的促进作用,从而减慢其参与的子EMs自身病理发展过程。本研究结果显示,治疗后,观察组的IL-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,IL-10水平、瘦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;痛经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,由此可见,中药口服结合灌肠能促进淤血吸收、减轻局部炎症反应,以达到缓解痛经症状的目的,临床用于治疗EMs效果肯定。
  [参考文献]
  [1] 白明春.子宫内膜异位症152例临床分析[J].中国性科学,2012,21(9):35-36.
  [2] 黄连春,潘丹.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研究进展[J].云南中医中药杂志,2012,33(9):63-65.
  [3]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.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规范[J].中华妇产科杂志,2007, 42(9):645-648.
  [4] 刘亚丽,杨桂桂,杨丽娟.电针结合TDP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[J].针灸临床杂志,2013,29(4):27-29.
  [5] 陈能,杨新,康佳丽,等.子宫内膜异位症968例临床分析[J].中国医药科学,2012,2(5):188-190.
  [6] 邹春标.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泰勒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发痛经的效果观察[J].海峡药学,2012,24(5):200-201.
  [7] 傅爽.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[J].山东医药,2013,53(22):91-93.
  [8] 唐明华,徐亚琳,王采文.王采文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经验[J].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,2012,7(10):841-842.
  [9] 吴志兵,张晓甦.消积冲剂治疗湿热瘀阻型子官内膜异位症痛经及对CA125的影响[J].陕西中医,2012,33(7):771-772.
  [10] 蔡竞,侯秀环.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[J].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,2012,12(11):52-53.
  [11] 郎景和.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的理论和实践:发病、诊断和治疗的“三化”[J].中华妇产科杂志,2011,46(11):801-802.

(编辑:网站编辑)

医学论文推荐
广告位
广告位
广告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