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西结合助理医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

1.“阴病治阳”的病理基础是( )
A.阴虚 B.阳虚 C.阴胜 D.阳胜 E.阴阳两虚 正确答案:B 解析: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:对阴偏衰或阳偏衰所致的病证,主要运用补其不足(即“虚则补之”)的原则进行治疗。如阳虚不能制约阴而致的虚寒证,一般不能用辛温散寒的药物,应当用补阳的药物,扶助不足之阳而达到制约相对偏盛之阴的目的。这种方法,又叫“阴病治阳”,即“益火之源,以消阴翳”。阴虚不能制约阳而致的虚热证,则不能用苦寒清热的药物,而应用滋阴之品,资助不足之阴,以达到抑制相对偏盛之阳的目的。这种治疗方法,又叫“阳病治阴”。亦即“壮水之主,以制阳光”。 2.根据五行相克规律,怒胜( ) A.喜 B.思 C.悲 D.恐 E.惊 正确答案:B 学员提问:为什么选B不选C呢? 解析:怒属木,思属土,木克土,故愤怒能抑制忧思。《素问。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思伤脾,怒胜思。” 3.通行元气的是( ) A.膀胱 B.三焦 C.小肠 D.大肠 E.胆 正确答案:B 解析:元气(又名原气)是人体最根本的气,根源于肾,由先天之精所化,赖后天之精以养,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,生命活动的原动力。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,充沛于全身,以激发、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。所以说,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道。气化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。三焦能够通行元气,元气为脏腑气化活动的动力。因此,三焦通行元气的功能,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作用。故曰:“三焦者,人之三元之气也,…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,内外上下左右之气也。三焦通,则内外上下皆通也。其于周身灌体,和调内外,营左养右,导上宣下,莫大于此者也”(《中藏经》)。 4.与津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是( ) A.肝脾肾 B.脾肺肾 C.心肝脾 D.脾肺心 E.肝肺肾 正确答案:B 学员提问:为什么不是D? 解析:脾、肺、肾司水液代谢是指脾肺肾与水液代谢密切相关,其相互协调,共同维持人体水液的生成、输布与排泄。脾对水液代谢的作用,也称为脾主运化水液。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指脾的运化功能,能够协助胃、小肠等将水饮进行消化、吸收,化生津津液;二是指脾的升清作用,能够将既成之津液上输至肺,经肺布敷全身,或直接布散四旁,而发挥其滋养脏腑、润泽官窍的作用。 肺司水液代谢,亦称为肺主通调水道,是指肺通过其宣发肃降作用对体内的水液发挥着疏通与调节作用。肺主通调水道亦表现在两个方面:一方面通过肺宣发作用将津液向上向外布散,将浊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;另一方面,通过肺的肃降作用,向下向内布敷津液,并将浊液下输膀胱。故有“肺为水之上源”之称。 肾主水液代谢,即肾主水,主要表现在肾对水液代谢的升清降浊的作用。肾主水,主要是通过肾阳气化作用来完成的。其一,将由肺的肃降下达于膀胱的浊液,使浊中之清者复上升至肺,并重新分布全身;使浊中之浊者,化为尿液而排出体外。其二,肾为先天之本,肾中阳气为全身阳气之根,肺的宣降、脾的运化、三焦气化、膀胱的气化皆赖肾中阳气温煦蒸化才得以正常进行。故曰“肾主水”,“肾为水之下源”。 【中医儿科学】 5.下列哪项不是麻疹逆证的见症( ) A.发热如潮,壮热汗出 B.麻疹暴出,皮疹稠密 C.疹色紫暗 D.疹色淡白 E.皮疹稀疏 正确答案:A 学员提问:麻疹逆证的见症都有什么? 解析:麻疹逆证:因邪盛正虚而发生。麻疹疾病中,如初热期或出疹期,壮热持续不降,肤干无汗,烦躁不安,麻疹暴出,皮疹稠密,疹色紫暗;或体温不升,或身热骤降,麻疹透发不畅,疹出即没,皮疹稀疏,疹色淡白;或皮疹隐没,面色苍白,四肢厥冷等,均为麻疹逆证证象。 6.小儿断奶的适当年龄是( ) A.10~12个月 B.8~10个月 C.12~14个月 D.6~8个月 E.14~16个月 正确答案:A 解析:一般认为婴儿长到10~12个月是断奶的最佳时间。因为母乳中富含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和抗体,易于吸收,是最适合婴儿的营养物质,因此不宜过早断奶。若无法哺乳到10个月,至少也要保证4~6个月的母乳喂养。 7.患儿,6岁。发热咳嗽5天。证见发热,无汗,呛咳不爽,呼吸气急,痰白而稀,咽不红,舌淡红,苔薄白,脉浮紧。治疗首选方( ) A.三拗汤 B.麻黄汤 C.华盖散 D.荆防败毒散 E.麻杏石甘汤 正确答案:C 学员提问:这是什么病的什么型啊? 解析:这是肺炎喘嗽的风寒闭肺证。 证候:恶寒发热,无汗,呛咳不爽,呼吸气急,痰白而稀,口不渴,咽不红,舌质不红,舌苔薄白或白腻,脉浮紧,指纹浮红。 治法:辛温宣肺,化痰止咳。 主方:华盖散加减。 8.患儿,女,6岁,时有尿频,小便清长,每晚尿床l次以上,面白少华,神疲乏力,肢冷畏寒,舌淡,苔白滑,脉沉无力。应诊断为( )(编辑:网站编辑) |